衛教專區
Instructions
無標題文件


首頁 > 衛教專區 > 衛教專區
關心妳的「心」事 6招打擊心血管疾病!
2016-09-08

育兒生活雜誌【記者 陳萱蘋 綜合報導】2016/09 NO.316
諮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鄭碧華
資料參考/《迎接人生新旅程手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出版、台灣女人健康網

 

一直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視為是男人的疾病,然而有許多文獻指出,女性缺乏警覺心是罹患心血管疾病最大的風險因素,提醒媽咪無論是懷孕階段還是將來的更年期不要忽視來自身體的警訊!更重要的是從現在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不怕心血管疾病的威脅了!

別忽略心血管疾病對「妳」的傷害!

  提到「心血管疾病」,感覺就會只有老人家,尤其是男性才會罹患的疾病。泛指所有心臟及血管病變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及周圍動脈阻塞性疾病…等可不是專屬於老年人或男性,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鄭碧華提醒,多數女性會擔心自己是否罹患乳癌或子宮頸癌…等婦癌,而忽略了心血管疾病對於自己健康的威脅!

孕期血壓高,中老年恐得心血管疾病

  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在懷孕過程之中,孕媽咪倘若出現血糖、血壓或血脂變化,甚至是妊娠毒血症(因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到了中老年階段,就有較高比例會發展成心血管疾病。鄭碧華醫師表示,大多數孕媽咪不曉得在孕期罹患的疾病,與將來40、50歲中老年階段的身體狀態有關聯,對於孕期身體變化也不在意。

  在臨床上,鄭碧華醫師曾叮嚀一名罹患高血壓的孕媽咪按時服藥,媽咪反倒覺得我為何要吃藥?吃藥不是會影響到我的寶寶嗎?鄭碧華醫師表示,孕期健康不僅與媽咪的中老年身體狀態有強烈的相關之外,媽咪的子宮環境更是深深影響著胎兒之後青少年到成年的數十年。

更年期心血管病死亡率5歲長近一倍

  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後每5歲成長近乎一倍!鄭碧華醫師解釋,女性在進入更年期的停經之後,由於缺乏荷爾蒙的保護,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逐漸增高。

  在進入更年期之前,男性與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約5:1,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相對較低,但是女性在55歲左右開始停經之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逐漸拉近,到了停經10年後,幾乎可說是比例相等了。

  當40、50歲的女性出現亂經時,建議至婦產科檢查荷爾蒙指數以及心臟血管相關檢查。在進入更年期的10年之內,也就是約60歲之前,經醫師囑咐之下服用低劑量荷爾蒙,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心血管疾病一直列於臺灣10大死因之中,因此,無論是即將進入更年期或是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更應該瞭解更年期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鄭碧華醫師女性提醒更應注意自身的三高控制及心血管的保健工作,千萬不要以為心血管疾病離自己還很遙遠。

女性病症不明顯,易延誤就醫!

  罹患心血管疾病有何症狀?鄭碧華醫師指出,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症狀較不明顯又非典型。而且,女性的耐受性較高,加上又屬於較保守的民族,當醫師詢問女性對於症狀的感受時,通常得到的回答是「一點點啦~好像又沒有」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6招救「心」‧打擊心血管疾病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型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最重要且根本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身的方法!鄭碧華醫師表示,唯有身為家庭軸心的媽咪,以身作則,帶領著全家大小一起每日固定運動及均衡飲食習慣,將對於年幼的孩子終生受益無窮。

1.體重控制:

  當活動及熱量消耗減少,營養過量加上代謝率降低,脂肪變容易堆積。肥胖有害健康,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衛生福利部將成年女性標準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身高(公尺2))設定為18.5~23.9,而45歲以上中年婦女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24.6,可依據身高計算出BMI值。

  更年期女性即使體重沒有增加,體內脂肪的分布也會受荷爾蒙影響出現變化,脂肪容易儲存於腹部。倘若腹部脂肪增加,腰圍過大,形成中廣身材,反應內臟脂肪的堆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女性腰圍應控制小於80公分(31.5吋)。

2.規律運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達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如維持每週五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如:快走、羽球、游泳、騎腳踏車)。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對身體健康益處多多。鄭碧華醫師建議,上班族媽咪可以將運動帶入日常勞動之中,像是工作50分鐘就起身活動10分鐘、星期一三五固定到健身房運動30分鐘,使心跳增加至每分鐘140~160下。

3.健康飲食:

  掌握少糖、少鹽飲食;選好油;多蔬果、堅果及糙米類食物,養成「天天五蔬果,三餐飲食聰明吃」原則,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以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儘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

4.定期篩檢:

  定期身體檢查是健康的根本之道。利用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歲以上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以及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成人預防保健等多項服務,早期診斷,就能及早治療。

5.控制病情:

  已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媽咪,更應積極採行健康生活型態,務必按時測量血壓、血糖以及定期回診追蹤。依據醫師處方正確用藥,切莫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6.心情愉快:

  學習情緒管理,並安排休閒活動,如有情緒不適問題,除可求助專業醫師,也可找家人、朋友傾訴心事或主動尋求支持性團體協助。

 

鄭碧華
現職: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暨長庚醫院學術組婦產醫學教育與研究召集人
          長庚大學醫學系部定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更年期會醫學會理事暨會訊總編輯
          臺灣母胎醫學會副秘書長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臨研所博士
經歷:美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Hebrew高齡復健中心-Framingham Osteoporosis Study 骨鬆研究員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主治醫師暨更年期暨生殖分泌研究中心研究員
          高雄醫學大學婦產部主治醫師暨高雄巿小港醫院婦產科主任
          美史丹佛大學生殖生育內分泌研究中心不孕症研究員



瀏覽次數: 1757

Untitled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