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
Update
無標題文件


首頁 > 醫學新知 > 醫學新知
曬太陽10-20分鐘,能得到足夠的維他命D嗎?
2017-02-17

鄭碧華 醫師 博士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 理事

 

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生素,顧名思義是經由曬太陽就可以得到的,那麼陽光普照充足的地方,人們就不缺乏陽光維生素了嗎?

近年來的生物檢定技術發達進步之後,學界明確瞭解體內維生素D的最主要來源為人體自行合成:經過陽光紫外線B(在陽光中只占約5%)照射後,皮膚存有維生素D3前驅物,會被轉化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經肝臟酵素轉化成骨化二醇 [calcidiol],再經腎臟酵素轉化成骨化三醇[calcitriol] (即活性維生素D3) 促進鈣吸收增益骨代謝。除在腎中轉換,骨化二醇 85% 經由身體其它器官細胞轉化成骨化三醇。維生素D3和骨化二醇都沒有增益骨代謝旳功能,但是組織器官都有骨化三醇的接受體,包括: 血管平滑肌細胞、心肌、肌肉橫紋肌、軟骨細胞、食道胃腸道細胞、腦、胰、脾、肺、大腸、肝、腎、膀胱、卵巢、子宮、精子、前列腺、免疫白細胞、血小板、唾腺、皮膚表皮、神經系統、感覺神經元、脂肪組織、胎盤、線粒體...等。因此,體內維生素D3濃度是否足夠,會接影響到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實證維生素D參與免疫,抗炎與DNA修補等之諸多重要生理功能 [1, 2]。是故維生素D不只是維生素,也是重要的內分泌賀爾蒙,維生素D3主要儲存在脂肪細胞和皮膚,骨化二醇主要儲存在脂肪細胞和肝臟細胞,活性維生素D3-骨化三醇被代謝後,經由糞便排出,不會在體內堆積。

近年營養學已經提昇到檢定維生素濃度以便精確了解營養之缺失程度,並與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比較,進而提供量化維生素補充法與治療的參考 [1, 2],一如量血壓,測血糖告知人們血壓血糖高的數值程度與將來發生中風,心臓血管疾病的風險相連!近幾年,維生素D不論基礎分生到流病的研究,資料不斷更新和重整,以血中25(OH)D 20 ng/mL為參考點,澳洲約有31%、馬來西亞約有74%、紐西蘭約有56%、北歐約有92%、中東約有90%為維生素D缺乏族群 [3]。近期學界幾乎不約而同的建議維生素D [25(OH)Vit D3 ]健康臨界值提升至30 ng/ml,是故全球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等現象。 有關VitD整合性與系統性的研究顯示: 海拔高度,居住經緯度,人種膚色,空污累積效應,高山、冷季節、黑皮膚、老化的皮膚,和疾病等都會影響人們曬太陽轉換成足夠的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

查台灣營養學界黃伯超、游素玲教授等人著作的營養學精要 [4],其附錄1是台灣常用食品營養成分表,表中提及蛋白質、脂質、醣值、纖維、灰質和鈣磷鐵,維生素含量僅提到A、B1、B2、C、Niacin ,並沒有Vit D的成份註記,的確在吾輩等人記憶中,在20世紀裏台灣醫學之營養教育中,有關Vit D的資訊是相當匱乏的,實在也是因為Vitamin D成份檢定的方法至近年才成熟被臨床採信而應用或進行研究。前一陣子頂新食用油事件提醒了大眾,全面重視食安問題,強化了人們對檢驗技術品管之認知,而要能真正分辨濃度高低與疾病差異,還需實驗與檢驗技術之進階與更新,並且與品管有一致的信念,方能確定檢驗數據的代表性,及肯定數據差異與疾病的相關性,近期學界幾乎不約而同的建議維生素D [25(OH)Vit D3 ]健康臨界值提昇到30 ng/ml ref;我們國家衞生營養部門也有建議指標,指導居民如何於 冬季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類魚油或添加維他命的食物或補充劑,以獲得足量的維他命預防嚴重疾病發生;反觀仍有多數學者認為寶島台灣四季如春陽光充足,國人不易缺乏Vitamin D,這是真的嗎?衞生署的國人營養衛教依然是 “得到維生素D,曬曬10-20分鐘的太陽! 但台灣健署全民調查血中維生素D,近八成以上的民眾維他命D濃度是不足的,在2005至2008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19歲以上男性及女性血中25(OH)D < 20 ng/mL [嚴重不足之臨界值]的比率分別為61%和71%;若以血中25(OH)D 30 ng/mL[不足之臨界值]為參考點,則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高達97%及99% [5]。2014年,國內某醫學中心針對5至18歲,共1,315位兒童及青少年族群進行的一份研究指出,血中25(OH)D < 20 ng/mL的比率為51%,而血中25(OH)D < 30 ng/mL的比率為90%,2015年台灣多個醫學中心聯合調查發表骨折與Vit D濃度關係,其中骨折患者血中Vit D濃度低下比率甚高 [6]; 2016年台灣某醫學中心周產醫學年會報告孕婦疾病與血中Vit D的研究,呈現Vit D濃度偏低的比率甚高。在個人門診8年直接檢定血中維生素D的觀察,幾近90% 以上婦女的血維生素D不到30 ng/ml,早年服膺於曬曬太陽就可得到足夠維生素D 的教條,雖建議婦女不要再用各種遮掩方式擋掉太陽,不擦防曬油,假日多多去踏青,多吃堅果魚類。3 個月到6個月後再檢查維生素D檢驗值,仍呈現不足30 ng/ml! 累積多次無法解釋之經驗,讓筆者開始認真著墨於維生素D的衛教與臨床實證研究。2016年被蔡理事長指派為學會代表之一為更年期醫學會及骨鬆醫學會年會演講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menopausal women” 為此題目整理相關文獻後,踏實的了解足夠的維生素D,是婦女更年期骨鬆一生健康照護之法寶。[ppt 可以跟學會索取]

維生素D3的來源包括陽光、食物、維生素D3補充商品。想從曬太陽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的條件為: 不防曬、無汙染的空氣、夏天、日正當中(約早上10點至下午2點)、躺下、身體大面積曝曬、約30分鐘。但陽光中,只有紫外線B才能促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3,紫外線A不但無此功效,且會造成黑色素沉澱 [7],也有產生皮膚癌的風險。市售防曬係數超過8以上的防曬商品,可阻隔約95%紫外線B對皮膚產生維生素D3的作用。空氣污染、黑色素細胞、有色玻璃也都會阻隔紫外線B對皮膚產生維生素D3的作用。

 

是否? 從今往後,咱們醫護營養健康工作者,將以專業姿態告訴周遭親朋好友 ” 每天曬太陽10-20分鐘,不能讓身體得到足夠的維他命D!”。

 

參考文獻

1.     Wacker M, Holick MF. Vitamin D - effects on skeletal and extraskeletal health and the need for supplementation. Nutrients. 2013;5(1):111-48. doi: 10.3390/nu5010111. PubMed PMID: 23306192;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PMC3571641.

2.     Hossein-nezhad A, Holick MF. Vitamin D for health: a global perspective. Mayo Clin Proc. 2013;88(7):720-55. doi: 10.1016/j.mayocp.2013.05.011. PubMed PMID: 23790560;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PMC3761874.

3.     Holick MF, Binkley NC, Bischoff-Ferrari HA, Gordon CM, Hanley DA, Heaney RP, 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insufficiency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2;97(4):1153-8. doi: 10.1210/jc.2011-2601. PubMed PMID: 22442274.

4. 營養學精要 黃伯超、游素玲教授等人 營養學精要2010, 第13版

5.    李美璇, 林以勤, 黃怡真, 黃琳媛。 國人維生素D營養狀況初步分析結果: 由NAHSIT 1993-1996到2005-2008.

6.     Hwang JS, Tsai KS, Cheng YM, Chen WJ, Tu ST, Lu KH, et al. Vitamin D status in non-supplemented postmenopausal Taiwanese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4;15:257. doi: 10.1186/1471-2474-15-257. PubMed PMID: 25069806;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PMC4118264.

7.     Schuch AP, Moreno NC, Schuch NJ, Menck CF, Garcia CC. Sunlight damage to cellular DNA: Focus on oxidatively generated lesions. Free Radic Biol Med. 2017.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17.01.029. PubMed PMID: 28109890.



瀏覽次數: 1536

Untitled Document